• 15元一份的机器人“小炒”把中餐卷哭了

来源:米乐体育app官方网站下载安卓版    发布时间:2025-11-12 03:41:10

产品说明

  锅圈食品也加入了这块新战场。近日,锅圈食品宣布明年将开出“炒菜机器人模型”的中餐小炒门店。锅圈小炒背后,还有另一位重要的合作伙伴,就是锅圈战略投资的炒菜机器人品牌熊喵大师。

  在这个即将面世的锅圈小炒新店型里,没有厨师颠勺的身影,只需机械臂将食材和调料倒入半开放炒舱之后,等待片刻,一道菜品便烹饪完毕。据介绍,锅圈小炒延续“社区央厨”战略定位,新店型不设堂食,消费者可以线上下单,到店即取。

  在锅圈小炒之前,熊喵大师早已通过秋金川味小炒入局了小炒赛道。在秋金川味小炒的后厨,有专门的炒菜机器人用于菜品制作。例如在秋金川味小炒天廊店,后厨有6台炒菜机器人同时运转,由2个人操作,基本上一个菜1到2分钟就能出锅。

  今年7月,京东新项目“七鲜小厨”正式落地。七鲜小厨同样主打现炒,产品涵盖小炒、小吃、盖饭等30种单品,皆为现炒现做。门店中配备了4个由京东参投的美膳狮炒菜机器人(橡鹿炒菜机器人),预计饱和规模可达每日4k+单。

  主打江西小炒的蓝边碗,也推出了“机器人掌勺”的门店模型。蓝边碗总负责人郑凯东表示:“机器人主厨是核心。它在控油温、掌火候、调节奏、下配料的每一个环节,几乎达到了老师傅的水准,能精准复现那份地道的‘锅气’。”

  在机器人小炒赛道上跑得最快的,大概是霸碗盖码饭。品牌主打极致性价比,部分门店还推出 15 元一份的现炒盖码饭。品牌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其1000+家门店中,均配备了自研的炒菜机器人,该机器如今已研发至第三代。

  今年,智能炒菜机器人无疑成了国内头部餐企争相购买的“香饽饽”。小菜园招股书中显示计划将部分募集资金用于采购3000台炒菜机,每台预算5万元;老乡鸡在7月的招股书中也显示,其计划将更多智能设备应用到门店的日常运营中,截至今年4月,已有388家餐厅采用智能设备,包括炒菜机器人、智能蒸柜、智能鸡汤炉等。

  有意思的是,炒菜机器人除了在团餐领域渗透率极高,热衷于批量引进炒菜机器人的,正是一众小炒类餐厅。

  从消费者端看,对“现炒”的需求激增,对“机器人现炒”的接受度也同步走高。

  近年来花了钱的人预制菜的恐慌情绪,催生了对“现炒”蓬勃的需求。艾媒咨询多个方面数据显示:在2025年中国消费者选择小炒类餐厅的核心原因中,食材新鲜可见、锅气/烟火感、出餐速度快,这几点位列前三。

  AI炒菜机器人的炒作流程,满足了花了钱的人“现炒”的需求。毕竟,炒菜机器人的流程,能轻松实现完全的公开、透明。有些品牌甚至直接通过透明的玻璃窗,让我们消费者可以直接看到窗内的炒制过程。某些特定的程度上,炒菜机器人能满足消费者对新鲜、锅气,甚至是出餐速度的要求。

  更为关键的是,今年爆发的“预制菜恐慌”,让消费者“退而求其次”地发现,机器人炒菜其实是更优解。有调查显示,18-35岁花了钱的人炒菜机器人的接受度超70%,甚至乐于拍摄炒菜机器人的短视频发到社交平台。

  从商家端看,小炒赛道的新玩家与跨界入局者,正集体将炒菜机器人视为“突破口”。

  内参君观察到,有关“现炒”的商业化仍在高涨。快餐领域,以乡村基等头部品牌为代表,“现炒”成为它们重新定义品牌竞争力的重要抓手;湘菜、赣菜等以“小炒”见长的菜系,正在把“现炒”推向新的高度;社区现炒为社区居民提供日常现炒菜品;“七鲜小厨”为代表的创新店型,采用 “外卖+自提”的模式,服务的主要人群是写字楼白领.......

  整体来看餐饮行业已经深陷“存量洗牌”之中,而新入局餐饮市场的玩家们,必须拿出极具差异化的优势,才有机会在这个市场下快速“杀出一条血路”。

  比如锅圈食汇,原本主打的是火锅食材专门店,如今与智能炒菜机器企业熊喵大师联手,推出了“锅圈小炒”项目。通过投资炒菜机器人企业,入局小炒赛道。

  京东的七鲜小厨则是选择了另一个炒菜机器人企业橡鹿科技。京东与橡鹿科技的渊源颇深。公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京东已先后于 2023 年、2025 年对橡鹿科技完成两轮战略投资,金额分别达千万级别与近 2 亿元人民币。

  霸碗借着盖码饭热潮快速兴起,现在已经开出了千家门店。更值得玩味的是,它的模式。炒菜机器人租赁慢慢的变成了了品牌的一大收入,以单台设备年租金 12000 元、600 家门店投放 1800 台计算,仅设备租赁年收入就达两千多万元。

  整体来看,小炒类餐厅集体拥抱炒菜机器人,既是消费者端对“现炒、新鲜、锅气”需求的驱动,更是餐饮产业应对成本压力、进行产业技术革命的缩影。

  机器现炒的出现,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解决了餐饮的三大痛点:人力成本高、标准化难、出餐效率低。

  小菜园的半年报显示,员工成本同比下降了8.2%。有研报指出,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门店采用“炒菜机+单店模型”优化人员结构。

  再以江西小炒为例,利用AI炒菜机器人的出餐时间能缩减到五分钟以内。蓝边碗产品研制总监王勇表示:“以鲜辣烧鸡爪为例,现在通过AI机器人编程(三分钟)就能复刻出大厨师的手艺。”

  头部餐饮企业对炒菜机器人的认可与验证,也加速了行业对炒菜机器人的接受度。小菜园创始人汪书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,全国已有近200家门店使用智能机器人炒制土豆丝等菜品,他还为炒菜机的表现打了“80分”。

  但从顾客体验层面,机器现炒的接受度仍处于“好奇-尝试-有限复购”的阶段。

  “机器现炒”尽管能理论上能做到“口味可控、卫生高效、出餐稳定”,但中餐的魅力,不在于量化精度,而在于火候的呼吸感、调味的灵动性与厨师的直觉判断。

  “好吃”很多时候并不是数据驱动的结果,而是一种主观的、带有人情温度的体验。

  内参君在《机炒盖码饭,“收割”写字楼打工人》一文里提到过,目前炒菜机器人对程序的依赖性极强,追求的也是便于连锁扩张的“千店一味”,难以根据顾客的细微需求来做灵活调整。在网络上,就有不少网友对店铺不可调节油盐、加减葱蒜的吐槽。

  此外,据每日人物报道,一家使用炒菜机器人的品牌因为厨房受潮,调料盒中的盐结成了硬块。系统依旧精准地执行“投放3克盐”的指令,但落入锅中的却是三块“盐疙瘩”。机械手臂无法像厨师那样即时感知并调整,结果整锅菜味道失衡,顾客投诉接踵而至。

  即便对于连锁餐饮来说,机器现炒确实可以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降低人力成本、提高出餐效率、实现口味标准化,从而优化运营结构。但是以街边小餐馆、夫妻店、社区小炒店等为代表的小型餐饮业态,目前仍是中国餐饮市场的主流形态之一。

  因此,机器现炒更可能在高客流、标准化要求高的连锁快餐和外卖场景中落地,而在社区、街边小馆等低客单价、个性化需求明显的场景中,人工现炒仍然不可替代。

  这也意味着,机器现炒在行业格局中,更像是增量工具和效率优化手段,而非彻底颠覆传统现炒模式。

  这样来看,随着消费分层加剧和技术渗透加深,一个多元现炒时代正在到来:人炒、机炒、半自动炒并存,中餐品牌在不断试探“效率”与“人味”之间的平衡点。

  餐饮AI时代的到来,势不可挡!如何让 AI 炒菜机器人真正成为经营利器?怎样借助新工具实现效率与体验的“双丰收”?

  2025年12月9日-10日,第11届中国餐饮创新大会盛大启幕,我们将与行业头部玩家齐聚一堂,共同共探 “AI 餐时代,决胜新大陆” 的核心密码,解锁餐饮智能化升级的实战路径!

  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  持黑人智商低于白人观点的“DNA之父”辞世 生前被剥夺所有荣誉

  抖音回应“卖茅台低于市场价将被罚”:属于误读,系重点治理以“虚假低价”为噱头的违规引流等行为

  实拍体验本田Super-ONE PROTOTYPE:能量产的极致超级K-Car

  一加Ace 6T被确认:骁龙8 Gen5+8000mAh,联名款悬念拉满

  小米17 Ultra再次被确认:超级大底主摄+2亿长焦,春节前强势登场
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