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新春走底层丨莆田红团蒸出“美好味” 非遗技艺勃发新生机
红团番薯起,新年吃欢欣。红团,是一种广泛流行于莆田民间的一种特色美食,由于其形圆、色红、馅甜,涵义团团圆圆、红兴旺火、甜甜美蜜,深受人们的喜欢,是一种吉利喜庆的载体标志。
红团制造技艺在民间开展至今已有千年,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。在莆田简直家家户户都会制造红团,每当新年、婚嫁等风俗活动,红团都是必不可少特色美食。
红团,归于蒸食类别,其制造流程与工艺共同且考究。它首要由皮和馅料两大部分组成,其间皮的首要的组成原材料为糯米粉。在制造的过程中,需要将适量的温水参加糯米粉中,通过揉压均匀、拉成长条、切成小团块、压成薄饼形状等过程,皮的制造便开始完结。必需要分外留意的是,擀面皮的力度要适中,过厚会影响口感,过薄则简单决裂。
至于红团的馅料,则依据自己口味分为甜咸两种。甜味馅料首要以绿豆馅和糯米馅为主,而咸味馅料则与咸肉粽类似,其间以糯米为主馅料,再参加虾仁、香菇、肉、花生等佐料进行调味,口感丰厚。制造时,将馅料团成球状,用皮包裹后放入木质粿内,印成上拱下平的球缺状红团,并印有福、禄、寿、喜、财、丁、贵及双孩儿、庆丰盈等字样或图样。最终,将印好的红团置于蒸笼内,用大火蒸煮约30分钟,便可呈现出红彤彤、香馥馥、亮晶晶的漂亮诱人现象。
新年期间,若你到访莆田人家,热心的主人定会献上一份特别的年货“红团”。这份糯米与蕉叶香气交错的美食,在街巷间随风飘荡,深深浓郁的年味扑面而来。这小小的红团,不只承载着莆田公民对美好生活的神往,更寄托着他们希望家人聚会、日子兴旺的殷切希望。现在,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已大幅度进步,但这份传统美食“红团”在莆田的村庄与小镇间仍得以传承,让人们在享用甜美新生活的一起,也能品尝到这片土地独有的神韵。(记者 陈玮文/图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