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初破产都不和中国合作现主动来中国建厂还承诺将生产线搬来
来源:米乐体育app官方网站下载安卓版 发布时间:2025-02-26 13:49:25
2022年的时候,有一个企业不仅拒绝和中国合作,还放出豪言宁愿破产,也不会与中国合作。
有时候的强硬,仅仅是他还有回旋的余地,如果真的到了山穷水尽,没有回旋余地的时候,这才是他真正的态度。
其实也没多长时间,放出豪言的此公司,态度转变的让人意料不到,不仅同意在中国建厂,还要把生产线给搬过来。
这主营业务听着不是很清晰,说的具体一点,罗罗公司在发动机上有着独到之处,比如航空发动机、船舶发动机、核动力潜艇动力装置。
在很多人的印象中,罗罗公司还是一家汽车制造公司,劳斯莱斯就是他们的拳头产品。
那么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,亨利.罗伊斯看中了汽车,并在1904年的时候,制造了一辆汽车,叫Royce。
后来一个叫罗尔斯的人很看重这辆汽车,于是双方就见了面,经过讨论之后,他们就开始合作,并进行了分工。
那么汽车业务,也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,并且研发出了英国的首辆装甲车,还在二战中进行了装备。
到了1931年的时候,在汽车业务上还收购了,因为大萧条快要陷入破产的宾利。
那么此公司的优秀,英国是知道的,所以在1973年对此公司的经营就进行了干预,最终将此公司拆分成了两家公司。一家就是现在的罗罗公司,专门负责研发航空动力系统和防卫的公司,另一家就是汽车制造公司,旗下包括两个品牌,劳斯莱斯和宾利。
经过这么拆分之后,罗罗公司算是从泥潭里拔了出来,而劳斯莱斯就被宝马集团并购,成为其旗下的全资子公司。
截止到2017年的时候,罗罗公司在发动机领域中,已然成为全世界第二,其中70%是航空发动机业务,其中军事用品就占据了四分之一。而罗罗公司这么些年下来,也形成了它独特的风格,喜欢投资巨大的、风险巨大的,方向还不确定的项目。
罗罗公司仅研发经费一项每年就有十七亿美元的投入,这笔钱相当于其销售额的一成。
首先得了解一个理论,这是美国航空航天局提出的一个理论。该理论将技术商业化,按照技术成熟度进行了划分。
因为实验室出来的往往是不计成本的,而且不具备大批量生产的能力,可进行商业化的量产是需要将成本压低才行。
首先将一个技术拆分,然后分别和各个学校和院所进行合作,而这种合作罗罗公司已有了完善的制度。
这些合作的院校每年需要做的就是,对燃烧空气动力学和气动热力学技术进行研究,并进行设计。
这些基础的技术,就这样在一个领域一直探索,等到一个项目需要基础技术支撑的时候,再来翻翻有什么好的技术。
在这种商业模式下罗罗公司就有了设定,分为五年、十年、二十年的技术愿景。这样就有了准确的划分,公司的下一个项目是什么,两年或者三年后需要投入的项目又是什么,这些项目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支持。
这个时间点上的中国,在航空发动机领域成绩并不好,所以和罗罗公司的合作,是非常主动的。
但罗罗公司并没有对中国伸出的橄榄枝有所表示,当然态度还可以,可以用婉拒来说明当时的拒绝。
那么当时间走到2020年的时候,罗罗公司陷入了危机,因为当时疫情影响,别说全球的航空业,全球其他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冲击。
而在这种背景下,罗罗公司的营业额,坐了一次大滑梯,唰的一下就要到底了。遇到这一种情况罗罗公司按照一般企业的想法,进行了补救,对全球五万两千名员工下手,进行大裁员,直接裁掉九千人。
而且针对的主要人员,就是民用航空发动机领域,这一领域的裁员就占到总裁员的一半以上。
就算是这样,也没能挽救罗罗公司的局面,到了同年八月份早盘下跌到了6.6%,逼近2008年的金融危机最低点。
之所以出现这么严重的动荡,是因为在之前罗罗公司宣布亏损五十四亿英镑,而且计划出售资产。
而原计划要在2020年生产的四百五十台发动机,截止到八月底只交付了二百五十台。
结果在讨论之后,罗罗公司还是拒绝了,这就有了宁愿倒闭也不愿意合作的态度。
就两个字害怕,害怕中国的研发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,害怕和中国合作之后,中国的有关技术会崛起,从而成为他强大的竞争对手。只能说这是罗罗公司的短视,当然中国也没有气馁,既然不合作,就只能依靠自身的能力突破。
比如这一段时期全世界的航空公司损失在三千两百亿美元,罗罗公司就贡献了两百亿美元。
回头再想想,其实技术能做壁垒,但这种技术壁垒困住过中国吗?没有,西方最拿手的芯片到现在,反而让中国在2024年芯片出口破万亿,在这个数据面前中国慢慢的变成了芯片出口最大国。
所以这么看的话罗罗公司的担心其实是多余的,技术中国就算是没有,会追上来的,C919就是一个例子。于是罗罗公司在2023年的时候,主动找到了中国进行商讨,最终确定在这一年的八月份修建一家发动机维修厂。
其实合作才会共赢,中国可以从罗罗公司这里学习东西,罗罗公司何尝不能在中国的身上学习东西。